出山-中華語文大辭典
出山ㄔㄨ ㄕㄢchūshān1.原指隱士出來做官;後泛指出來擔任某種職務或工作。[例]退休多年的他,終於答應~擔任會長一職。2.修行人離開隱居的山林重返塵世。3.▲臺灣民間出殯的俗稱。
出山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出山ㄔㄨ ㄕㄢchū shān②蟄居蟄居①比喻出來做官。唐.杜甫〈佳人〉詩:「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濁。」《老殘遊記.第四回》:「承兩位過愛,兄弟總算有造化的了,只是目下尚無出山之志,將來如要出山,再為奉懇。」②修行人離開山中的住處,到平地來。唐.崔峒〈送真上人還蘭若〉詩:「出山逢亂世,乞食覺人稀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三八.李道人獨步雲門》:「臨出山時,仙長傳授我的偈語,第二句道:『聽簡而問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