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身-辞源3
【出身】㊀獻身。呂氏春秋 誠廉:“伯夷 叔齊此二士者,皆出身棄生以立其意,輕重先定也。”㊁古時認爲當官是委身事君,故以出身指做官。三國志 魏 杜畿傳附 杜恕 注引 荀綽 兗州記:“(杜柯)時幼小,不能讓。及長悔恨,遂幅巾而居,後雖出身,未嘗釋也。”㊂科舉時代爲攷中錄選者所規定的身份、資格。唐代舉子中禮部試的稱及第,中吏部試的稱出身。宋代中殿試的稱及第出身,明 清兩代經科舉攷試選錄的,稱正途出身。有出身的纔得當宰相;無出身的,必須先賜同進士出身,纔得爲宰相。㊃箇人最早的身份或經歷。三國演義五二:“原來二人都是 桂陽嶺山鄉獵户出身。”
出身-中華語文大辭典
出身出身ㄔㄨ ㄕㄣchūshēn1.指個人根據前段經歷或因家庭背景而具備的身分。[例]學者〜∣勞工〜∣他〜於小康家庭。2.舊時稱科舉考試中舉者的身分。[例]進士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