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笔之吏-中华成语大词典
刀笔之吏
【拼音】:dāo bǐ zhī lì
解释
刀笔: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。指代办文书的小吏。
出处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且广年六十余矣,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。”
示例
~,寡识大方。 ★唐·陈子昂《谏用刑书》
近义词
刀笔吏、刀笔老手
反义词
语法
作宾语;指文书
英文
pettifogger petty officials who draw up appeals,indictments ets.
汉-李陵--《答苏武书》:男儿生以不成名,死则葬蛮夷中,谁复能屈身稽颡,还向北阙,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?
元末明初-谢应芳--《祭妻文》:刀笔之吏欺天罔人,妄移文于昆邑,欲玉石之俱焚。
明-湛若水--《格物通·任相中》:若任以大官,求其细过,刀笔之吏,顺旨成风,舞文弄法,曲成其罪。
西汉-司马迁--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且广年六十余矣,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。
西汉-司马迁--《史记·汲黯传》:黯时与(张)汤论议,汤辩常在文深小苛……(黯)骂曰:“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,果然。必汤也,令天下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矣!”
唐-陈子昂--《谏用刑书》:夫大狱一起,不能无滥。何者?刀笔之吏,寡识大方,断狱能者,名在急刻;文深网密,则称至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