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磋琢磨-中华成语大词典
切磋琢磨
【拼音】:qiē cuō zhuó mó
解释
将骨、角、玉、石加工制成器物。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,互相吸取长处,改正缺点。
出处
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:“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
示例
盖以朋友之臧否,文艺之优劣,~,匪朝伊夕,抑扬去就,与众共之。 ★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一
近义词
取长补短、推本溯源
反义词
不求甚解、浅尝辄止
语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学术研究
英文
education as a gradual polishing process
日文
切磋琢磨(せっさたくま)
德文
:nach eingehenden Diskussionen die beste Lǒsung finden
切磋琢磨-中華語文大辭典
切磋琢磨切磋琢磨ㄑ丨ㄝ ㄘㄨㄛ ㄓㄨㄛˊ ㄇㄛˊqiēcuō-zhuómó語本《詩經‧衛風‧淇奧》:「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」古人製作器物,稱加工骨器為「切」、象牙為「磋」、玉器為「琢」、石器為「磨」。後比喻互相研究討論,以求精進。[例]能和同窗~,學業會進步更快。
汉-王充-《诸子集成》-《论衡·量知篇》:人之学问,知能成就,犹骨象玉石,切琢磨也。
南朝梁-刘勰--《刘子·六·贵言》:知交之于朋友,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。
宋-度正--《性善堂稿·书濂溪目录后》:又得其同时人往还之书,唱和之诗,与夫送别之序,同游山水之记。亦可以想像其一时切磋琢磨之益,笑谈吟咏之乐,登临游赏之胜。
汉-王充--《论衡·量知》:骨曰切,象曰瑳,玉曰琢,石曰磨;切瑳琢磨,乃成宝器
清-叶燮--《原诗·内篇上》:切磋琢磨,屡治而益精。
北齐-刘昼--《新论·贵言》:知交之于朋友,亦有切磋琢磨之义。
宋-王安石--《与孙莘老书》:今世人相识,未见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,盖能受善言者少。
现代-萧乾--《鱼饵·论坛·阵地》:应该说曾起到了文艺界相互切磋琢磨的作用。
唐-王勃--《送劼赴太学序》:吾被服家业,沾濡庭训,切磋琢磨,战兢惕励者,二十余载矣。
明-冯梦龙-卷四〇-《醒世恒言》:这四句诗,单说着自古至今,有那一等怀才抱德,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,就比那奇珍异宝,良金美玉,藏于泥土之中;一旦出世,遇良工匠,切磋琢磨,方始成器。
现代-萧乾--《终身大事》:男女两位画家结合了,一道外出写生,在艺术上相互鼓励,切磋琢磨,家庭里共同语言就会更多一些。
现代-叶圣陶--《以文会友》:互相了解之后,才能够谈到切磋琢磨,互学所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