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舉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即制科或特科。由皇帝臨時定立科目,下令考選,因皇帝的命令稱“制”而得名。始於兩漢,曆漢、魏、六朝、唐、宋不改。制舉科目很多,據宋王應麟《玉海》載,唐代有五十九科,實則不止此數。比較重要的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、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、文辭清麗科、博學通藝科、武足安邊科等。考中者,為官的升遷,無官職的由吏部優予官職。宋代制舉科目不多,廢置無常。元、明專用進士一科,不行制舉。清代沿設制舉,科目有:博學宏詞科、經濟特科、孝廉方正科。曆代制舉,實則等於薦賢,是封建王朝錄用人才的一條途徑。
制舉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制舉ㄓˋ ㄐㄩˇzhì jǔ①制定選舉人才的方法。《管子.宙合》:「鉤入枉而出直,此言聖君賢佐之制舉也。」②唐朝科舉的一種,由天子親試。《宋史.卷一五六.選舉志二》:「制舉無常科,所以待天下之才傑,天子每親策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