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絲-中華語文大辭典
刻絲刻丝ㄎㄜˋ ㄙkèsī一種絲織手工藝。將色絲以「通經斷緯」(經絲縱貫織品,緯絲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)織法織成,花紋正反兩面如一,形成如雕刻般的效果。質地堅韌,色澤鮮豔。圖案多摹仿花鳥、山水、人物、歷史故事等,具高度藝術價值。主要產地為江蘇。也作「緙絲」。
刻絲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刻絲ㄎㄜˋ ㄙkè sī我國特有的一種絲織品。利用色絲經緯交織而成。質地堅韌,色澤鮮豔,其花紋圖案有如雕刻而成,故稱為「刻絲」。多用於織摹花鳥、山水、人物、歷史故事等。《儒林外史.第一〇回》:「到第三日,婁府辦齊金銀珠翠首飾,裝蟒刻絲細緞綾羅衣服,羊酒、果品,共是幾十抬,行過禮去。」《紅樓夢.第五一回》:「一面只見鳳姐命平兒將昨日那件石青刻絲八團天馬皮褂子拿出來,與了襲人。」也作「克絲」、「緙絲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