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-吴曾--《能改斋漫录·记诗》:汪革信民尝赋二绝句云:……女子能留身后名,包羞忍耻漫公卿。
清-李渔-卷一二-《连城璧》:我拚得一刀自刎,死在官府面前,做个有气性的女子,为甚么包羞忍耻,坐在家中,使父母兄弟做人不得,岂不是两败俱伤?
宋-邵伯温-卷一一-《邵氏闻见录》:臣顾惜禄位,为妻子计,包羞忍耻,尚居方镇,此臣不如镇远矣。
清-李渔-一回-《十二楼·奉先楼》:我若包羞忍耻,抚得孤子成人,等你千里寻来,到骨肉团圆的时节,我两人相对,何以为颜?
宋-李心传--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·二九·建炎三年十一月丁卯》:(诏曰)朕纂承以来,深轸念虑,谓父兄在远,而兵民未抚,不欲身陷于锋镝,故包羞忍耻,为退避之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