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般武藝-中華語文大辭典
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艺ㄕˊ ㄅㄚ ㄅㄢ ㄨˇ 丨ˋshíbā bān wǔyì本指能使用十八種兵器的本領。十八般武器說法不一,一般說法為鎗、戟、棍、鉞、叉、钂、鉤、槊、環、刀、劍、拐、斧、鞭、鐗、錘、棒、杵。後泛指各種武藝或技能。[例]他〜,樣樣精通。
十八般武藝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各種武藝的統稱。最早見於南宋永嘉戲文《張協狀元》:“十八般武藝都不會,只有白廝打。”元關漢卿雜劇《五侯宴》:“孩兒十八歲也,學成十八般武藝。”可見最遲到元朝,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藝一詞。但其包括的內容,有各種說法:《水滸傳》百回本第二回說是:矛、錘、弓、弩、銃、鞭、簡、劍、鏈、撾、斧、鉞、戈、戟、牌、棒、槍、杈。明朱國禎《湧幢小品》則說:一弓、二弩、三槍、四刃、五劍、六矛、七盾、八斧、九鉞、十戟、十一鞭、十二簡、十三撾、十四殳、十五叉、十六爬頭、十七綿繩套索、十八白打(指手搏之戲,即今天的拳術),清代有兩種並存的說法:一說為矛、錘、弓、銃、弩、鞭、鐧、劍、鏈、撾、斧、鉞、戈、戟、牌、棒、槍、扒;一說為弓、弩、槍、刀、劍、矛、盾、斧、鉞、戟、鞭、鐧、錘、殳、叉、爬頭、綿繩套索、白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