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六國-中華語文大辭典
十六國十六国ㄕˊ ㄌ丨ㄡˋ ㄍㄨㄛˊshíliùɡuó從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中國北方為止(304—439),少數民族在北方和西南地區先後建立五涼(前涼、後涼、南涼、北涼、西涼)、四燕(前燕、後燕、南燕、北燕)、三秦(前秦、後秦和西秦)、二趙(前趙、後趙)和夏、成漢等十六個割據政權,史稱「十六國」。
十六國 -中国文化史辞典
西晉末年,各族人民紛紛起義,少數上層分子乘機起兵,建立政權。從304年劉淵稱王起,到439年北魏統一中國北部止,135年間,各族統治者先後在北方和四川地區建立的割據政權,計有成漢、二趙(前、後)、三秦(前、後、西)、四燕(前、後、南、北)、五涼(前、後、南、北、西)和夏十六國,史稱“十六國”。另有冉閔建立的魏政權、慕容泓建立的西燕政權一般不包括在內。北魏的前身代國也是在這時建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