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部樂-中華語文大辭典
十部樂十部乐ㄕˊ ㄅㄨˋ ㄩㄝˋshíbùyuè唐宮廷燕樂。用於朝會大典與宴享。初演於貞觀十六年(642)。包括燕樂、清商、西涼、天竺、高麗、龜茲、安國、疏勒、康國、高昌,合為十部,故名。其中燕樂、清商屬中原漢族風格,其餘八部以地名、國名為樂部名稱,為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樂舞。也作「十部伎」。
十部樂-辞源3
【十部樂】舞樂名。唐初因襲 隋制,宴飲時,奏九部樂,樂終,奏 文康樂,也叫 禮畢。太宗時削去。後取 高昌樂,合爲十部樂。參閲 通典一四六 樂六 四方樂、新唐書 禮樂志十一。參見“九部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