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陽-辞源3
【南陽】㊀地名。1. 春秋 晉地。左傳 僖二五年:“晉於是始啓 南陽。”注:“在 晉山南,河北,故曰 南陽。”史記 秦紀 昭襄王三三年:“魏入 南陽以和。”正義引 括地志:“懷 獲嘉縣卽古之 南陽。”今 河南 獲嘉縣地。2. 戰國 齊地。本 春秋 魯 平陽邑。孟子 告子下:“一戰勝 齊,遂有 南陽。”注:“山南曰陽,岱山之南,謂之 南陽也。”卽今 山東 鄒城市。㊁郡名。秦置。包有 河南省舊 南陽府(今 南陽市一帶),湖北省舊 襄陽府(今 襄陽市一帶)之地。治 宛,卽今 河南 南陽市 宛城區。三國志 蜀 諸葛亮傳“亮躬耕隴畝”注引 漢晉春秋:“亮家於 南陽之 鄧縣,在 襄陽城西二十里,號曰 隆中。”宋 王應麟引 殷芸小説,説 諸葛亮躬耕 南陽,是 襄陽墟名,非 南陽郡。參閲 困學紀聞十。㊂縣名。在今 河南 南陽市城區地。周時 申國、春秋 楚 宛邑。漢置 宛縣,隋 開皇初,改爲 南陽縣。明 清皆爲 南陽府治。參閲 元和郡縣志二一 鄧州、太平寰宇記一四二 鄧州。㊃湖名。見“獨山湖”。
南陽集-辞源3
【南陽集】1. 宋 趙湘撰。六卷。其詩風格接近晚 唐,但没有雕琢瑣屑之病,文章也掃除排偶,和 唐 皇甫湜 孫樵相近。宋史 藝文志著錄 趙湘集十二卷,没有 南陽集的名稱。書久已散失,清館臣自 永樂大典中輯出,重新刊定成六卷。2.宋韓維撰。三十卷,附錄一卷。維曾封過 南陽郡公,所以集名 南陽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