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雜劇 -中国文化史辞典
明代中葉後興起的雜劇。繼承元雜劇的傳統和規模,又受南曲的影響而有所變化和發展,在元明清三代的雜劇成長過程中有承先啟後的作用。每劇一至十餘折,一劇內南北曲合用,或專用南曲,各腳色輪唱或合唱。起源於王實甫《西廂記》,仍稱雜劇,但又類似短的傳奇,故稱南雜劇,但其影響較元雜劇和明清戲文為小。
南雜劇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南雜劇ㄋㄢˊ ㄗㄚˊ ㄐㄩˋnán zá jù一種戲曲形式。明代時,南曲盛行,某些劇作家以南曲或兼用南北曲編寫雜劇,篇幅較短,一至十餘折不等。有分唱、合唱等演唱形式。劇本數量很少,著名的戲劇有《中山狼》、《四聲猿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