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而治之-中华成语大词典
卧而治之
【拼音】:wò ér zhì zhī
解释
卧:躺着。躺着就把政事处理好了。用以称颂政清事简。
出处
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顾淮阳吏民不相得,吾徒得君之重,卧而治之。”
示例
其无咎无誉,~,无大恶可指者,亦常十居六七焉。 ★清·梁启超《论湖南应办之事》
近义词
反义词
语法
卧而治之-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
卧而治之
【出典】 《史记》卷一百二十《汲黯传》:“居数年,会更五铢钱,民多盗铸钱,楚地尤甚。上以为淮阳,楚地之郊,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。黯伏谢不受印,诏数彊予,然后奉诏。诏召见黯,……上曰: ‘君薄淮阳邪?吾今召君矣。顾淮阳吏民不相得,吾徒得君之重,卧而治之。’……黯居郡如故治,淮阳政清。”
【释义】 汲黯是汉武帝时大臣,为人性倨傲,不能容人过,敢于直谏。学黄老之言,治官理民好清静,责大指,不苛小,政绩突出。黯多病,武帝倚重他,让他当淮阳令,因为当地人多盗铸钱。汲黯托病不去。皇帝才说让他“卧而治之”。后人称道政事清简,不扰民,而又使民安贴的官吏的治绩为“卧治”。
【例句】 诗云:三载为官卧治过,别无一事记心窝。唯余故友鸳鸯会,金线池头意若何? (关汉卿杂剧《杜蕊娘智赏金线池》第四折)石好问道白,自夸政绩为清简的“卧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