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和-汉语大词典
参和三者合一。
●《左传·襄公七年》:“恤民为德,正直为正,正曲为直,参和为仁。”
●晋陆云《赠顾尚书》诗:“五岳降神,四渎炳灵,两仪钧陶,参和大成。”
●宋张载《正蒙·诚明》:“天本参和不偏。”
王夫之注:“参和,太极、阴、阳,三而一也。”
鹤子参和鸣-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
鹤子参和鸣
【出典】 《周易·中孚》:“鹤鸣在阴,其子和之。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”唐·孔颖达疏:“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,则声闻于外,为同类之所应焉。如鹤之鸣于幽远,则为其子所和。”
【释义】 鹤鸣于幽远,比喻君子处在幽昧之地而能自守,为同类所应。后称洁身慎行而有时望的士人为鹤鸣之士,以鹤子鸣和颂美父贤子肖。
【例句】 郢雪歌高,天教鹤子参鸣和。(邓剡《烛影摇红·雪楼得次子,行台时治金陵》3308)这是引《周易》以称颂雪楼得子,阳春白雪,如鹤之鸣,而子和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