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軍戲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又名弄參軍、參軍樁、陸參軍;亦稱假官戲、跳假(加)官。源於周秦時“善為笑言,然合於大道”的優語,而名為“弄參軍”,則始自後漢。唐段安節《樂府雜錄》“俳優”:“開元中,黃幡綽、張野狐弄參軍,始自後漢館陶令石耽。耽有贓犯,和帝惜其才免罪。每宴樂,即令衣白夾衫,命優伶戲弄辱之,經年乃放,後為參軍。”《太平禦覽》卷五六九引《趙書》亦有同樣的記載。主要由參軍、蒼鶻兩個腳色對話與加動作而作表演。唐初極盛,後發展為有歌有舞有妝扮的歌舞戲,有曲有白,曲文有五六七言,且均可“和”,實是形成中國傳統戲曲的基礎之一。兩宋時因中國戲曲開始形成,參軍戲遂冠以雜劇之名。
參軍戲-辞源3
【參₃軍戲】流行於 唐 宋時的一種表演形式。主要由參軍、蒼鶻兩箇角色作滑稽詼諧的表演,用以諷刺時政。唐 李商隱 李義山詩集一 驕兒詩:“忽復學參軍,按聲喚蒼鶻。”也稱加(假)官戲。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 俳優説弄參軍始自 後漢 館陶令 石躭。唐 趙璘 因話錄一:“肅宗宴于宮中,女優有弄假官戲,其綠衣秉ॳѨ\u0005謂之參軍樁。”宋時逐漸發展爲雜劇,角色也有所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