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實-中華語文大辭典
口實口实ㄎㄡˇ ㄕˊkǒushí1.談話、批評的資料。[例]落人~|只要光明磊落,任何~都無法傷到你。2.〈書〉藉口。[例]若不恤其患而以為~,其無乃不堪任命而翦為仇讎(《左傳‧襄公二十二年》)?3.〈書〉糧食。[例]自求~(《易經‧頤卦》)。
口實-辞源3
【口實】㊀口中的食物。易 頤:“自求口實。”泛指食品、糧食。後漢書 光武帝紀 建武十三年詔:“明勅下以遠方口實所以薦宗廟,自如舊制。”特指古代死者入殮時口中所含之物。公羊傳 文五年:“含者何?口實也。”漢 劉向 説苑 修文:“口實曰唅,……天子唅實以珠,諸侯以玉,大夫以璣,士以貝,庶人以穀實。”㊁口中經常談論的内容。書 仲虺之誥:“予恐來世以台(yí)爲口實。”三國志 蜀 諸葛亮傳:“其秋病卒,黎庶追思,以爲口實。”南齊書 文惠太子傳:“太祖好 左氏春秋,太子承旨諷誦,以爲口實。”又特指借口。左傳 襄二二年:“若不恤其患,而以爲口實,其無乃不堪任命,而翦爲仇讎。”注:“口實,但有其言而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