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過-辞源3
【口過】㊀言語的過失。孝經 卿大夫:“言滿天下無口過。”漢 桓寬 鹽鐵論 毁學:“是以終日言,無口過;終身行,無冤(本亦作怨)尤。”㊁口臭。唐 孟棨 本事詩 怨憤四:“則天見其詩,謂 崔融曰:‘吾非不知(宋)之問有才調,但以其有口過。’蓋以 之問患齒疾,口常臭故也。”
口過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口過ㄎㄡˇ ㄍㄨㄛˋkǒu guò①言語上的過失。《孝經.卿大夫章》:「言滿天下無口過,行滿天下無怨惡。」《老殘遊記二編.第八回》:「口過痛癢的事,為什麼要定這樣重的罪呢?」②爭吵。清.李漁《比目魚.第一七齣》:「小婦人的女兒投水是實,原為母子之間有幾句口過,所以自尋短計。」③從口中發出的難聞氣味。唐.孟棨《本事詩.怨憤》:「則天見其詩,謂崔融曰:『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,但以其有口過。』蓋以之問患齒疾,口常臭故也。」也作「口氣」、「口臭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