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韻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和韻㈠ㄏㄜˋ ㄩㄣˋhè yùn古代贈答詩中,依仿他人詩的韻腳,甚至次第,作詩回贈。其中分有依韻、次韻、用韻三種方式。清.徐師曾《詩體明辯序說.卷一四.和韻詩》:「按和韻詩有三體:一曰依韻,謂同在一韻中而不去用其字也;二曰次韻,謂和其原韻而先後次第皆因之也;三曰用韻,謂有其韻而先後不必次也。」和韻㈡ㄏㄜˊ ㄩㄣˋhé yùn為文作詩,講求句中音調或句末韻腳和諧,稱為「和韻」。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聲律》:「是以聲畫妍蚩,寄在吟詠,吟詠滋味,流於字句,氣力窮於和韻。異音相從謂之和,同聲相應謂之韻。」
和韻-辞源3
【和₂韻】和他人詩詞,仍用原韻,叫和韻。又有用韻、依韻、次韻或步韻之别。唐 元稹與 白居易,皮日休與 陸龜蒙集中,多有和韻之作,至 宋以後尤爲盛行,有一和再和多至八和九和的,逞奇鬥巧,成爲舊詩中一種詩體。參閲 宋 嚴羽 滄浪詩話 詩評、清 趙翼 陔餘叢考二三 和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