嘔啞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嘔啞ㄡ ㄧㄚōu yā狀聲詞:⑴形容小兒學語聲。唐.白居易〈念金鑾子〉詩二首之一:「況念夭札時,嘔啞初學語。」⑵形容管樂聲。唐.杜牧〈阿房宮賦〉:「管絃嘔啞,多於市人之言語。」⑶形容鳥鳴聲。宋.歐陽修〈贈無為軍李道士〉詩二首之二:「李師一彈鳳皇聲,空山百鳥停嘔啞。」⑷形容車輪滾動聲。唐.曹鄴〈四怨〉詩之四:「手推嘔啞車,朝朝暮暮耕。」⑸形容船櫓聲。唐.胡宿〈趙宗道歸輦下〉詩:「江浦嘔啞風送櫓,河橋勃翠柳垂堤。」宋.陸游〈鷓鴣天.嬾向青門學種瓜〉詞:「歌縹緲,艣嘔啞,酒如清露鮓如花。」也作「嘔軋」。
嘔啞-辞源3
【嘔啞】啞,yā。象聲詞。1.小兒説話聲。唐 白居易 長慶集十 念金鑾子詩之一:“況念夭化時,嘔啞初學語。”2.管絃聲。唐 杜牧 樊川文集一 阿房宮賦:“管絃嘔啞,多於市人之言語。”3.舟車聲。唐 李咸用 披沙集三 江行詩:“瀟 湘無事後,征棹復嘔啞。”全唐詩二二 曹鄴 四怨詩:“手推嘔啞車,朝朝暮暮耕。”4.鳥鳴聲。宋 歐陽脩 文忠集四 贈無爲軍李道士詩之二:“李師一彈鳳凰聲,空山百鳥停嘔啞。”5.水車踏車聲。宋 王安石 臨川集八 山田久欲坼詩:“龍骨已嘔啞,田家真作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