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阿-汉语大词典
四阿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霤,可使水从四面流下。
●《周礼·考工记·匠人》:“四阿重屋。”
郑玄注:“四阿,若今四注屋。”
●贾公彦疏:“此四阿,四霤者也。”
●《逸周书·作雒》:“乃位五宫,大庙、宗宫、考宫、路寝、明堂咸有四阿。”
孔晁注:“宫庙四下曰阿。”
朱右曾校释:“四阿,四注屋,四面有霤阿下也。”
●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椁有四阿。”
杜预注:“四阿,四注椁也。”
●孔颖达疏:“郑玄云:‘阿,栋也。’四角设栋也,是为四注椁也。”
四阿-辞源3
【四阿】阿,ē。屋頂四邊的檐霤。周禮 考工記 匠人:“殷人重屋,堂脩七尋,堂崇三尺,四阿重屋。”注:“四阿,若今四注屋。”疏:“燕禮云:‘設洗當東霤’,則此四阿,四霤者也。”重屋,雙層檐。左傳 成二年:“椁有四阿。”楊伯峻 注:“‘四阿’本古代天子宮室宗廟建築形式,墓穴亦仿用此種形式,用之於椁上,……天子之椁亦爲棺四圍累木,與棺材齊高,仍往上累,積累時方口逐漸縮緊,四面呈坡形,有如房屋‘四阿’之制。累至一定高度,又於較小方口上加坑木茵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