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紇-中華語文大辭典
回紇回纥ㄏㄨㄟˊ ㄏㄜˊhuíhé古代民族名。唐代稱為回紇,曾協助郭子儀討伐安史之亂。分布在西域、甘肅地區,是維吾爾族與裕固族的先祖。也作「回鶻」。
回紇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古族名。匈奴後裔。俗多乘高輪車,故北魏時稱為高車部,或號敕勒,訛為鐵勒。回紇乃鐵勒的袁紇部落。遊牧散處於漠北。也稱烏護、烏紇。隋時名韋紇。原服屬突厥,大業元年(605年),與仆固、同羅、拔野古等成立聯盟,反抗突厥的壓迫。自為俟斤,稱回紇。唐天寶三年(744年),破東突厥,建政權於今鄂爾渾河流域。其轄境東起興安嶺,西至阿爾泰山。最盛時勢力曾達中亞費爾幹納盆地。曾助唐平安、史之亂。貞元四年(788年),自請改稱回鶻。後為黠戛斯所破,分成三部西遷,一徙居吐魯番盆地,稱高昌回鶻,一徙蔥嶺西楚河一帶,稱蔥嶺西回鶻;一徙河西走廊,稱河西回鶻。今維吾爾族即其後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