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師-中華語文大辭典
國師国师ㄍㄨㄛˊ ㄕɡuóshī1.職官名。王莽時設立的官名。2.職官名。六朝時稱國子監祭酒為「國師」。3.舊時帝王封賜僧人的尊號。元、明、清亦用以敕封藏傳佛教地區的上層僧侶。4.〈書〉國家的軍隊。[例]子殿~,齊之辱也(《左傳‧襄公十八年》)。5.〈書〉太師的別稱。[例]公卿復表典篤學博聞,宜備~(《後漢書‧卷二十七‧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‧趙典》)。6.〈書〉一國的師表。[例]觀其雅量標舉,尤善玄言,亦一代之~矣(《陳書‧卷二十四‧周弘正袁憲列傳》)。
國師-辞源3
【國師】㊀國家的軍隊。左傳 襄十八年:“子殿國師,齊之辱也。”㊁ 王莽所置輔佐皇帝的官職。與太師、太傅、國將並稱四輔。漢書三六 劉歆傳:“及 王莽篡位,歆爲國師。”㊂太師的别稱。後漢書二七 趙典傳:“公卿復表 典篤學博聞,宜備國師。”㊃國子祭酒。梁書 王承傳:“俄轉國子祭酒,承祖 儉及父 暕,嘗爲此職,三世爲國師,前代未之有也。”㊄帝王賜給高僧的尊號。北齊以 法常爲國師,國師之名始於此。見 宋釋 贊寧 僧史略中 國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