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簾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垂簾ㄔㄨㄟˊ ㄌㄧㄢˊchuí lián①放下簾子。指閒居無事。《南史.卷三五.顧覬之傳》:「御繁以約,縣用無事。晝日垂簾,門階閑寂。」②女后輔助幼主臨朝聽政。《舊唐書.卷五.高宗本紀下》:「上每視朝,天后垂簾於御座後,政事大小皆預聞之。」
垂簾-辞源3
【垂簾】㊀放下簾子。宋書 顧覬之傳:“覬之理繁以約,縣用無事。晝日垂簾,門階閑寂。”唐 韋應物 韋江州集二 趨府候曉呈兩縣僚友詩:“立馬頻驚曙,垂簾卻避寒。”也指垂下的簾子。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四二:“水簾洞,在 全椒縣西北五十里,飛泉濺瀑,若垂簾然。”㊁女后臨朝聽政。舊唐書 高宗紀:“自誅 上官儀後,上每視朝,天后垂簾於御座後,政事大小,皆預聞之,内外稱爲二聖。”後來皇帝年幼,太后當權也叫垂簾,歸政叫撤簾。宋 真宗 劉后(章獻太后)、英宗 高后(宣仁太后)、清 咸豐后(慈禧太后)都曾垂簾聽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