垢汙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垢汙ㄍㄡˋ ㄨgòu wū汙垢,汙穢物。《漢書.卷四六.周仁傳.贊曰》:「周仁為垢汙,君子譏之。」宋.蘇軾〈過大庾嶺〉詩:「一念失垢汙,身心洞清淨。」
垢汙-辞源3
【垢汙】不乾淨,汙穢之物。漢書四六 周仁傳 贊:“至 石建之澣衣,周仁爲垢汙,君子譏之。”後漢書八六 西南夷傳 哀牢夷:“有梧桐木華,績以爲布,幅廣五尺,絜白不受垢汙。”又作“垢洿”、“垢圬”。梁書 海南傳:“若小垢洿,則投火中,復更精潔。”清 陶元藻 全浙詩話二十 宋 惠詮:“漁隱叢話 冷齋夜話云:東吳僧 惠詮,է˂垢圬,而詩語清婉。”冷齋夜話 四庫本、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均作“垢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