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教-中華語文大辭典
基督教基督教ㄐ丨 ㄉㄨ ㄐ丨ㄠˋjīdūjiào西元1世紀在亞洲西部創立的教派,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。信奉上帝,奉耶穌為救世主,以《舊約全書》和《新約全書》作為《聖經》。11世紀分為天主教與東正教,16世紀天主教又分裂出許多新教派,統稱新教。今所稱「基督教」,多指新教。
基督教 -中国文化史辞典
與佛教、伊斯蘭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。為基督教各宗各派之總稱,在我國則專指基督教新教而言。基督教宣揚上帝創造並主宰世界,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,降世救贖人類。以《舊約全書》、《新約全書》為經典。該教起源於一世紀時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,逐漸流傳於羅馬帝國全境。初期教徒大多是貧民和奴隸,對統治者極端仇視,因而到三世紀止,一直遭受當局殘酷迫害,這段時期被稱為“教難時期”。後中上層人士滲入並取得領導權,主張效忠和順從當局,當局也變迫害為利用,公元四世紀遂被定為國教。中世紀時,基督教正教會成為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。1054年,東西教會大分裂,東部稱正教(亦名東正教),西部稱公教(即天主教)。十六世紀,西部教會內又發生反教皇統治的宗教改革運動,分化出脫離天主教的新宗派即新教,新教又不斷分化,繁衍出若幹派系。基督教之聶斯脫利派,早在唐貞觀九年(635年)已傳入中國,稱景教,後中斷。元代景教和天主教又傳入中國,稱也裏可溫教或十字教。明代耶穌會教士利瑪竇來華,天主教再度入華。清雍正年間俄羅斯正教亦派教士來華,嘉慶年間,英國人馬禮遜來華傳新教,鴉片戰爭前後,新教各派紛紛傳入中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