塌房 -中国文化史辞典
亦稱“塌坊”、“塌場”。宋代及其以後在城市中設置的貨物堆棧。《都城紀勝·坊院》:“(杭州)城中北關水門內,有水數十裏,曰白洋湖。其富家於水次起迭塌坊十數所,每所為屋千餘間,小者亦數百間,以寄藏都城店鋪及客旅貨物。”《夢粱錄·塌房》:“蓋置塌房家,月月取索假賃者(堆貨按月收費),管巡廊錢會,顧養人力,遇夜巡警,不致疏虞。”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,在南京三山門建置塌坊,“商人至者,俾悉貯貨其中,即納稅,從其自相貿易,駔儈(牙商)無所與,商旅稱便”(《明太祖實錄》卷二一一)
塌房-汉语大词典
塌房又名邸店。
宋以后寄存商旅货物的场所。商人、军队、官员、寺观都有开设,寄存者须向主人支付寄存和保管费用。
●宋吴自牧《梦粱录·塌房》:“富豪内侍诸司等人家于水次起造塌房数十所,为屋数千间,专以假赁与市郭间铺席宅舍及客旅寄藏物货并动具等物。”
●《明史·食货志五》:“帝乃命于三山诸门外,濒水为屋,名塌房,以贮商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