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倉-辞源3
【填倉】舊俗每年正月二十五日爲填倉節,往糧囤添加糧食,全家加菜盛餐;有客來,必苦留使醉飽而去。取預祝填滿穀倉的吉兆。明 蔡懋昭(隆慶)趙州志九 雜考 風俗:“(孟春之月)二十五日,以灶灰圍囤形,中撒五穀,以磚石壓之,名曰填倉。”劉若愚 酌中志二十 飲食好尚紀略:“(正月)二十五日曰填倉,亦醉飽酒肉之期也。”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二 春場:“廿五日,大啖餅餌曰填倉。”參閲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 填倉。
填倉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填倉ㄊㄧㄢˊ ㄘㄤtián cāng舊俗正月二十五日,糧商米販皆須致祭倉神,故鞭炮最盛。該日,家家戶戶皆宰牛羊豕肉款待客人,恣饗終日,必盡飽方去,稱為「填倉」。清.富察敦崇《燕京歲時記.填倉》:「按北京歲華記云:『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,恣饗竟日,客至苦留,必盡飽而去,謂之〝填倉〞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