墊陌-辞源3
【墊陌】隋 唐時期貨幣制度的一種變通措施。官府從内外給與及買賣活動中,每緍(千錢)亦卽每陌(百錢)抽取若干以充國用,謂之墊陌,亦稱除陌。而所餘仍視爲一緍或一陌。隋 夏侯陽 夏侯陽算經下 説諸分:“今有錢五千四百六十貫四百五十文,準例每貫納五十文充墊陌。問:合墊幾何?”舊唐書 穆宗紀:“癸卯,詔:以國用不足,應天下兩税、鹽利、榷酒、税茶及户部闕官、除陌等錢,……並每貫除舊墊陌外,量抽五十文。”墊陌的實際數,各箇時期不同。如 長慶元年九月敕,每貫除墊八十文,以九百二十文爲一貫,每陌只有九十二文。天祐二年四月敕,以八百五十文爲一貫,每陌只有八十五文。見 唐會要八九 泉貨。參見“除陌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