壇坫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壇坫ㄊㄢˊ ㄉㄧㄢˋtán diàn①會盟的壇臺。《史記.卷八三.魯仲連鄒陽傳》:「桓公朝天下,會諸侯,曹子以一劍之任,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。」②舉行法事的壇場。③文人集會的場所或文壇。清.陳康祺《郎潛紀聞.卷八》:「蕭山毛西河奇齡、錢唐毛稚黃先舒、遂安毛會侯際可,俱以文章雄東南壇坫。」④議壇、輿論界。清.顧炎武〈復張又南書〉:「倘逖聽不察,以為自立壇坫,欲以奔走天下之人,則東林覆轍。」
壇坫-辞源3
【壇坫】㊀盟會的場所。史記八三 魯仲連傳遺 燕將書:“桓公朝天下,會諸侯,曹子以一劍之任,枝 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。”曹子,曹沬。㊁借指文壇。詩文書畫界。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集八一 弇州先生四部稾序:“弱冠登朝,橫行壇坫。”謝肇淛 五雜俎七 人部三:“迨近日 吳文中始從 顧 陸探討得來,百年壇坫,當屬此生矣。”也指文士聚會。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十二 橋東錄:“江氏世族繁衍,名流代出,壇坫無虚日。奇才之士,座中嘗滿,亦一時之盛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