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举不弃仇, 内举不失亲-典故小词典
也作“内举不避亲, 外举不避仇”。推举人材, 如果对方确实贤能, 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不遗弃, 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( 因避嫌) 漏失。
〔出典〕《左传· 襄公三年》:“祁奚请老,晋侯问嗣焉。称解狐,其仇也。将立而卒。又问焉, 对曰:‘午, 可也。’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。”( 午:祁奚的儿子。)
〔用例一〕《吕氏春秋·去私》:“外举不避仇, 内举不避子, 祁黄羊( 奚) 可谓公矣!”
〔用例二〕为国荐贤, 就当以国事为重,而不当计较所推举的人与自己关系的亲疏, 要学古人那样, 内举不避亲, 外举不避仇。
外举不弃仇,内举不失亲-中华成语大词典
外举不弃仇,内举不失亲
【拼音】:wài jǔ bù qì chóu,nèi jǔ bù shī qīn
解释
举:推荐;弃:丢弃;失:失掉;亲:亲属。推荐人才,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,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。形容办事公正。
出处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一年》:“祁大夫外举不弃仇,内举不失亲,其独遗我乎?”
示例
近义词
反义词
语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