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私-汉语大词典
外私1.古代士对本国大夫的自称。
●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士曰传遽之臣,于大夫曰外私。”
●孔颖达疏:“凡大夫家臣称私,此士既不与大夫为臣,故对大夫称曰外私。”
2.士、大夫对他国大夫、士的自称。
●《礼记·杂记上》:“﹝士﹞讣于他国之君,曰君之外臣某死;讣于大夫,曰吾子之外私某死;讣于士,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。”
●《礼记·杂记上》:“﹝大夫﹞讣于他国之君,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;讣于适者,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,使某实;讣于士,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,使某实。”
●孔颖达疏:“以是别国私有恩好,故曰外私。”
3.私通外国。
●《文选·司马相如<上林赋>》:“今齐列为东藩,而外私肃慎。”
●李善注引郭璞曰:“私与通也。”
外私-辞源3
【外私】㊀古代列國士人對大夫的自稱。意思是非大夫之私臣;士、大夫對他國大夫、士也自稱外私,意思是與别國私有恩好。見 禮 玉藻 雜記及 注 疏。㊁私通外國。史記一一七 司馬相如傳 上林賦:“今 齊列爲東藩,而外私 肅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