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爾袞-中華語文大辭典
多爾袞多尔衮ㄉㄨㄛ ㄦˇ ㄍㄨㄣˇduō’ěrɡǔn人名(1612-1650),愛新覺羅氏。清初滿族大臣。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,清太宗皇太極之弟。初封貝勒,後因征戰有功,為皇太極所器重,命掌吏部,封和碩睿親王。皇太極死後,擁立幼侄清世祖福臨,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。順治元年(1644)率軍入關,敗李自成軍,隨後派兵南下,滅南明弘光朝。因位崇功高,獨攬大權,加封為叔父攝政王,後又封為皇父攝政王。死後追封清成宗,尊為誠宗義皇帝。順治皇帝親政,以陰謀篡逆削奪其爵位,後乾隆皇帝為其昭雪平反,恢復封號。多爾袞攝政期間,主持清代典章制度的建立。初期,仿照明制,並通令原明朝衙門官員,一仍其舊;又禮葬明崇禎皇帝後人,開科取士,以籠絡漢族人士。此外,為維護滿族利益,強制實施剃髮令、圈地令、易服等,曾引起反抗,造成社會動盪,並激化朝廷與人民之間的對立。
多爾袞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多爾袞ㄉㄨㄛ ㄦˇ ㄍㄨㄣˇduō ěr gǔn人名。(西元1612~1651)清朝順治帝的叔父。勇略多智,以功封和碩睿親王,破李自成,定京師,迎世祖入關,因世祖年幼,攝行政事,故稱為「攝政王」。卒於喀喇城。諡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