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谓以天下为公。汉 刘向《说苑·至公》:“古有行大公者,帝 尧 是也……得 舜 而传之,不私於其子孙也。”
2.极其公正。宋 周煇《清波别志》卷上:“徽宗 尝对辅臣语及 元祐、绍圣 事,皆欲以大公至正之道,扶偏救弊。”清 顾炎武《酬李处士因笃》:“吾道贵大公,片言折邪妄。”邹韬奋 茅盾 等《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》:“深望领导抗战之领袖与政府,以大勇大公之心,毅然决然,当机立断。”
3.即 太公望(吕尚)。辅佐 武王 灭 商 有功,封于 齐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昔 召康公 命我先君 大公 曰:‘五侯九伯,女实征之,以夹辅 周 室!’”刘文淇 疏证:“太公,谓 吕尚 也…… 梁履绳 曰:‘始封之君,子孙尊为太公。《齐世家》:文王 得吾先君 太公。《田敬仲世家》亦称 田和 为太公,是也。’”
大公-汉语大词典
大公(I)1.谓以天下为公。
●汉刘向《说苑·至公》:“古有行大公者,帝尧是也……得舜而传之,不私于其子孙也。”
2.极其公正。
●宋周辉《清波别志》卷上:“徽宗尝对辅臣语及元佑、绍圣事,皆欲以大公至正之道,扶偏救弊。”
●清顾炎武《酬李处士因笃》:“吾道贵大公,片言折邪妄。”
●邹韬奋茅盾等《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》:“深望领导抗战之领袖与政府,以大勇大公之心,毅然决然,当机立断。”
大公(II)即太公望(吕尚)。辅佐武王灭商有功,封于齐。
●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:‘五侯九伯,女实征之,以夹辅周室!’”刘文淇疏证:“太公,谓吕尚也……梁履绳曰:‘始封之君,子孙尊为太公。《齐世家》:文王得吾先君太公。《田敬仲世家》亦称田和为太公,是也。’”
大公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大公ㄉㄚˋ ㄍㄨㄥdà gōng①至公至公①極公平無私。漢.劉向《說苑.卷一四.至公》:「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,左右請求之,共王曰:『止,楚人遺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。』仲尼聞之曰:『惜乎其不大,亦曰人遺弓,人得之而已,何必楚也。』仲尼所謂大公也。」②大伯。對父輩的尊稱。《清平山堂話本.快嘴李翠蓮記》:「隔壁張大公是老鄰舍,從小兒看你大,你可過去作別一聲。」③歐洲對介於國王與公爵之間,地位在公爵之上,擁有獨立主權的王子的稱號。④俗稱房屋建築物公共設施的一部分。泛指所有住戶全體共同使用分攤的部分,如屋頂突出物、大廳、門廓、地下避難室與樓梯間、法定停車位、機電設備室、水塔及公用遊樂空間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