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士-中華語文大辭典
大學士大学士ㄉㄚˋ ㄒㄩㄝˊ ㄕˋdàxuéshì職官名。始於唐中宗景龍二年(708),修文館置大學士,宋代沿唐制,昭文館、集賢殿置大學士。明代專設之,為宰輔之官,其職務為批答奏章、承理政務。清代沿之,為文臣中職位最高者。
大學士-辞源3
【大學士】官名。唐 宋 明 清皆設,職權不一。唐中宗 景龍二年,修文館置大學士四員。宋有 昭文館大學士、集賢殿大學士,以首相、次相分領。明初政歸六部,洪武十五年置 華蓋殿 武英殿 文淵閣 東閣諸大學士以備顧問,秩僅五品。其後增設 謹身殿大學士。宣宗時,楊士奇 楊榮 楊溥入閣,乃以師保尚書兼大學士,官尊於六卿。清因之,設殿(保和 文華 武英)閣(體仁 文淵 東閣)大學士四人,協辦大學士二人,秩皆正一品;贊理機務,表率百僚,遂爲宰相之職。參閲 明史 職官志一、清通志六四 職官略一。參見“内閣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