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昭寺-中華語文大辭典
大昭寺大昭寺ㄉㄚˋ ㄓㄠ ㄙˋdàzhāosì佛教寺院。位於西藏拉薩。始建於唐貞觀21年(647)。殿高四層,上覆金頂,金碧輝煌,具唐代建築風格,而碉樓、雕梁等則是西藏樣式。寺內正殿供有文成公主由長安帶進的釋迦牟尼像,兩側配殿供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、尼泊爾墀尊公主等人的塑像。所藏建寺以來之歷代文物甚多。經過元、明、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,形成了今天的規模。與布達拉宮、羅布林卡一起被列入《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》。
大昭寺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在西藏拉薩市中心。公元七世紀中葉建,曆代續有修建,形成後來規模。寺坐東朝西,形制特殊。大殿高四層,上覆金頂,走廊及殿堂中遍布壁畫,其中有《文成公主進藏圖》、《大昭寺修建圖》等。正中供文成公主攜來的釋迦牟尼鍍金銅像。配殿中有松贊幹布、文成公主及尼泊爾尺尊公主等塑像。相傳文成公主於建寺前,建議寺門西向,象征“西天取經”。寺前有公主柳與《唐蕃會盟碑》。公主柳相傳為文成公主手植。《唐蕃會盟碑》系吐蕃贊普赤祖德贊於唐長慶三年(823年),為紀念唐蕃會盟而立。碑高五米左右,碑面載會盟全文及與會者姓名、官職,以漢藏兩種文字鐫刻;碑陰載唐蕃友好交往曆史及會盟經過,以藏文鐫刻。此碑雖經千餘年風雨侵蝕,但字跡仍清晰可辨,是漢藏民族團結的曆史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