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汶口文化 -中国文化史辞典
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重要文化之一。為龍山文化的前身。其分布範圍主要在山東境內,北入遼東的旅大地區,南達江蘇、皖北。1959年首先發現於山東寧陽堡頭大汶口,故名。陶背壺、鬶,杯和大鏤孔豆等是其代表性器物。裝飾技法有彩繪、鏤孔、刻劃、壓點和附加堆紋等。彩繪大多繪於黑灰陶和白陶上,色彩一般用紅色,也有紅黃兼施,紋飾常見弦紋、帶紋和圓點紋。鏤孔裝飾有圓形、菱形、三角形、方形和長方形等。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刻在器物一定部位含有符號性質的紋飾,如,似朝陽升起在山嶽上,中間還隔有雲氣,古文字學家將其識作最古老的象形的“旦”字。
大汶口文化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大汶口文化ㄉㄚˋ ㄨㄣˋ ㄎㄡˇ ㄨㄣˊ ㄏㄨㄚˋdà wèn kǒu wén huà一種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。分布於山東,與龍山文化相似。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,陶器以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