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简介大米草,原产于英国南海岸,是欧洲海岸米草和美洲米草的天然杂交种。具有耐盐、耐渍、生长繁殖快、生态幅度宽等特点,在促淤、护堤、保岸等方面有作用,1963年在中国引种成功。虽然大米草在生态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可用性,但其自身特点也使它具有很强的侵入性,并主要产生四个方面的危害: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、影响滩涂养殖、堵塞航道、诱发赤潮,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分别被列入全球100种最有危害外来物种名单和中国外来入侵种的名单。大米草在滩涂的疯狂生长,致使其中的鱼类、蟹类、贝类、藻类等大量生物丧失生长繁殖场所,导致沿海水产资源锐减。同时,由于一年一度大量根系生理性枯烂和大量种子枯死于海水中,致使滩泥受到污染,海水水质变劣,助发赤潮。基本信息中文学名:大米草拉丁学名:SpartinaanglicaHubb.别称:食人草界:植物界门:被子植物门纲:单子叶植物纲目:禾本目科:禾本科亚科:画眉草亚科族:虎尾草族属:米草属分布区域:原产欧洲历史发展关于大米草的最早记录,始于1666年Merrett对英国海岸米草的描述。中国是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对大米草进行研究的,1963年南京大学仲崇信教授率先从英国引种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