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觀帖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大觀帖ㄉㄚˋ ㄍㄨㄢ ㄊㄧㄝˋdà guān tiè宋徽宗大觀三年(西元1109),因淳化閣帖版已斷裂,且刊印不精,於是以內府所藏真蹟另行選刻,較淳化閣帖精良,稱為〈大觀帖〉。唯拓本流傳極少,今僅存殘本若干卷而已。或稱為〈大觀太清樓帖〉、〈太清樓帖〉。
大觀帖-辞源3
【大觀帖】宋 大觀初 徽宗以 淳化帖板多損裂,且 王著標題多誤,因出墨迹,更定彙次,命 蔡京署題,刻石 太清樓下,卽 大觀太清樓帖。共二十二卷。現 宋拓本僅存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十等卷。一説 大觀帖與 大觀太清樓帖是兩種。參閲 宋 曹士冕 法帖譜系 雜説上、宋 曾宏父 石刻鋪敘上 祕閣前帖、清 周行仁 淳化祕閣法帖源流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