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人感應-中華語文大辭典
天人感應天人感应ㄊ丨ㄢ ㄖㄣˊ ㄍㄢˇ 丨ㄥˋtiānrénɡǎnyìnɡ西漢董仲舒提出的一種天人思想學說。認為天意和人事相類相通,能相互感應。天能影響人事,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,自然界的災異和祥瑞表示天對人行事的譴責和嘉許。
天人感應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天人關系學說之一,西漢董仲舒用語。他認為人間的一切,在“天志”裏可以找到根據。天完全按照自己的模樣塑造了人的形象:天有三百六十六日,人骨有三百六十六節;天有十二個月,人骨有十二大節;天有五行,人有五髒;天有四季,人有四肢;天有晝夜,人有視瞑,這叫“人副天數”。天還用災變來警告統治者:“國家之失,乃始萌芽,而天出災害以譴告之。”人君只要“救之以德,施之天下,則咎除”(《春秋繁露》)。“天人感應”學說是董仲舒神學體系的理論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