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-中華語文大辭典
太極拳太极拳ㄊㄞˋ ㄐ丨ˊ ㄑㄩㄢˊtàijíquán1.傳統武術之一。按陰陽生剋的原理,含八卦、五行為十三式。拳法柔和舒緩,連貫靈活,有防身、強身、保健等功能。2.比喻推拖、不負責任的處事態度。[例]小吳做事不負責任,愛打〜。
太極拳 -中国文化史辞典
武術拳種之一。關於它的創始人,傳說眾多:一為梁朝韓拱月、一為唐代道士許宣平、一為宋代武當丹士張三豐,一為元末明初陳蔔,一為明代陳王廷。清乾隆年間,山西王宗嶽以《易經》中太極陰陽之說闡述此拳原理,著《太極拳論》,從此定名為太極拳。太極拳套路吸取前人名家拳術各流派之長,結合古導引吐納之術與中醫經絡學說,並以古代陰陽學說為理論基礎創編而成。基本動作為八法(掤、、擠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)和五步(進步、退步、左顧、右盼、中定),故又被稱為“十三勢”。《十三勢行功歌》在民間武術界流傳很廣。太極拳流派眾多,但總原則為以靜制動,以柔克剛,圓活自然。影響較大的有陳、楊、吳、武、孫五家。除拳術外,還有太極推手以及刀、劍,球等器械訓練套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