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歲-中華語文大辭典
太歲太岁ㄊㄞˋ ㄙㄨㄟˋtàisuì1.木星的古名。環繞太陽公轉週期約12年。也作「太陰」、「歲星」。2.術數用語。指太歲之神。數術家認為太歲神為百神之主,不可冒犯,因此在太歲所在或相反的方位,都不可以興造、移徙、嫁娶、遠行,犯者必凶。3.道家神祇。道家以一甲子60年中,每年都有一位太歲星君值年,掌管該年人間的福禍。因此民間習俗認為年庚與該年太歲一樣者為「犯太歲」,會有災禍臨身,須安太歲、祭祀太歲星君以保平安。4.比喻凶惡的人。[例]他是村裡的小〜,沒人敢招惹。
太歲-辞源3
【太歲】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星名,與歲星相應。又稱歲陰或太陰。歲星卽木星。古代認爲歲星十二年一周天(實際爲11.86年),因將黃道分爲十二等分,以歲星所在的部分,作爲歲名。但歲星運行的方向爲自西向東,與將黃道分爲十二支的方向正相反,爲避免這種不方便,假設太歲作與歲星實際運行相反的方向運動,以每年太歲所在的部分來紀年。如太歲在寅叫攝提格,在卯叫單閼等。後來更配以十歲陽,組成六十干支,用以紀年。舊時方士術數以太歲所在及相對的方位爲凶方,有忌興土木建築或遷徙房屋等迷信説法。參閲 爾雅 釋天、淮南子 天文、史記 天官書、漢 王充 論衡 難歲、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二九 太歲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