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作俑者-中華語文大辭典
始作俑者始作俑者ㄕˇ ㄗㄨㄛˋ ㄩㄥˇ ㄓㄜˇshǐzuòyǒnɡzhě開創用陶俑來殉葬的人。語出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「仲尼曰:『始作俑者,其無後乎!』」後多用以比喻開創惡例的人。[例]在壁報上亂寫亂畫,他是~。
始作俑者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始作俑者ㄕˇ ㄗㄨㄛˋ ㄩㄥˇ ㄓㄜˇshǐ zuò yǒng zhě最初製作人俑來殉葬的人。語出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仲尼曰:『始作俑者,其無後乎!』」孔子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,在意念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,所以指責最初發明俑的人,一定會得到報應,絕子絕孫。後世用以比喻首創惡例的人。《鏡花緣.第七九回》:「當日不知那個始作俑者,忽然用個『托』字,初學不知,往往弄成大病,實實可恨!」
现代-马识途--《夜谭十记·踢踏记》:峨眉山人,年近七十,是我们冷板凳会的发起人,他自称是“始作俑者”。
宋-胡仔--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东坡九》:始作俑者,大可罪也。
清-李汝珍-七九回-《镜花缘》:你要提起“左手如托泰山”这句,真是害人不浅。当日不知那个始作俑者,忽然用了“托”字,初学不知,往往弄成大病,实在可恨!
近现代-朱光潜-三-《谈美书简》:因此就产生了“为艺术而艺术”,“形式主义”……巴那斯派的“不动情感”“取消人格”之类五花八门的流派和学说,其中有大量的歪风邪气,康德在这些方面都是始作俑者。
清-张潮--《虞初新志·姜贞毅先生传》: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,此秦法所未有,始作俑者,罪可胜道哉!
当代-田澍--《正德十六年》:张璁敏锐地指出,杨廷和是大礼之争的始作俑者。
清-魏禧--《姜贞毅先生传》: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,此秦法所未有,始作俑者,罪可胜道哉!
清-朱庭珍-四-《筱园诗话》:后人才力弱者、腹笥孤陋者,群借口以文过饰非,自相神圣,不复可以正理诘矣。始作俑者,非阮翁乎?
这句成语出自于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仲尼(孔子)曰: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为其象人而用之也。
战国时,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。孟子问梁惠王: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,有什么不同吗?
梁惠王回答说:没有什么不同的。
孟子又问: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?
梁惠王说:也没有什么不同。
孟子接着说: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,马厩里有的是壮马,可老百姓面有饥色,野外躺着饿死的人。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!大王想想,野兽相食,尚且使人厌恶,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,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?孔子曾经说过,首先开始用俑(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)的人,他是断子绝孙、没有后代的吧!您看,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,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?
根据孔子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这句话,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,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