婁羅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婁羅ㄌㄡˊ ㄌㄨㄛˊlóu luó①聰明、才思敏捷。《通俗編.武功》引《唐書.回紇傳》:「含具綠華,言婁羅也,蓋聰明才敏之意。」也作「嘍囉」。②異族的語言、聲調。《南史.卷七五.隱逸傳上.顧歡傳》:「夫蹲夷之儀,婁羅之辯,各出彼俗,自相聆解。猶蟲躍鳥聒,何足述效。」也作「嘍囉」。③盜匪的部下。元.施惠《幽閨記.第一二齣》:「大小婁羅,別的都有差占,獨你兩個沒有甚勾當與你管。」也作「僂儸」、「嘍囉」。
婁羅-辞源3
【婁羅】也作“僂儸”、“嘍囉”、“樓羅”。㊀象聲詞。形容語音含混嘈雜,有輕視意。南史 顧歡傳:“夫蹲夷之儀,婁羅之辯,各出彼俗,自相聆解。”㊁機靈,幹練。唐 蘇鶚 蘇氏演義上:“婁羅者,幹辦集事之稱。世曰 婁敬 甘羅,非也。”宋 王洋 東牟集三 贈辨侍者詩:“辨心休辨口,方信是婁羅。”新五代史 劉銖傳:“銖謂 李業等曰:‘諸君可謂僂儸兒矣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