嬰鱗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嬰鱗ㄧㄥ ㄌㄧㄣˊyīng lín傳說龍喉下逆長著尺把長的鱗片,若有人觸犯鱗片,龍必怒而殺人。語本《韓非子.說難》:「夫龍之為虫也,柔可狎而騎也。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,若人有嬰之者,則必殺人。人主亦有逆鱗,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,則幾矣。」故後世將臣子勇於諫諍而冒犯君主威嚴,或觸怒有強權的人而招致殺身者,稱為「嬰鱗」。宋.蘇軾〈謝中書舍人啟〉:「出而從仕,有狂狷嬰鱗之愚。」也作「批逆鱗」。
嬰鱗-辞源3
【嬰鱗】觸及逆鱗。韓非子 説難:“夫龍之爲虫也,柔可而狎而騎也;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,若人有嬰之者,則必殺人。人主亦有逆鱗,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。”後因以嬰鱗喻觸犯君主的尊嚴或違忤其意旨。宋 蘇軾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 謝中書舍人啓:“出而從仕,有狂狷嬰鱗之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