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步邯鄲-辞源3
【學步邯鄲】莊子 秋水:“且子獨不聞夫 壽陵餘子之學行於 邯鄲與?未得國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歸耳。”漢書一〇〇上 敘傳:“昔有學步於 邯鄲者,曾未得其髣髴,又復失其故步,遂匍匐而歸耳。”後來譏人只知模倣,不善於學而無成就爲學步 邯鄲。弘明集十一 晉釋 慧遠 答桓南郡書:“言學步 邯鄲者,新無功,失其本質,故使 邯人匍匐而歸。”周書 趙文深傳:“及平 江陵之後,王裒入關,貴遊等翕然並學 裒書,文深之書,遂被遐棄,文深慙恨,形於言色。後知好尚難反,亦攻習 裒書,然竟無所成,轉被譏議,謂之學步 邯鄲焉。”又作“邯鄲學步”。宋 姜夔 白石道人詩集上 送項平甫倅池陽:“論文要得文中天,邯鄲學步終不然。”也省作“學步”。南朝 宋 鮑照 鮑氏集九 侍郎滿辭閣:“釋擔受書,廢耕學文,畫虎旣敗,學步無成。”
學步邯鄲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學步邯鄲ㄒㄩㄝˊ ㄅㄨˋ ㄏㄢˊ ㄉㄢxué bù hán dān比喻仿效他人,未能成就,反而失卻自己本來的面目。參見「邯鄲學步邯鄲學步」條。晉.桓玄〈與釋慧遠書勸罷道〉:「今世道士,雖外毀儀容,而心過俗人,所謂道俗之際,可謂學步邯鄲,匍匐而歸。」《周書.卷四.十七.藝術傳.趙文深傳》:「後知好尚難反,亦攻習褒書,然竟無所成,轉被譏議,謂之學步邯鄲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