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國-辞源3
【安國】㊀安定邦國。左傳 襄十年:“衆怒難犯,專欲難成,合二難以安國,危之道也。”又指安定的邦國。呂氏春秋 諭大:“天下大亂,無有安國。”㊁古西域城國名。爲 昭武九姓之一。隋 唐時的十部宴樂中有 安國樂,其樂器有箜篌、琵琶等十四種,樂工十八人。參閲 舊唐書 音樂志二、文獻通考一四八 樂二一。參見“昭武㊃”。㊂縣名。漢置,屬 中山國。明 清爲 祁州。公元1913年改名 祁縣,次年改爲 安國縣。卽今 河北 安國市。參閲 嘉慶一統志十二 保定府一。㊃ 唐末 五代 大長和國 鄭買嗣(桓帝)年號。公元903—909年。㊄複姓。漢有 安國少季,武帝時曾出使 南越。見 史記一一三 南越尉佗傳。
韓安國-中華語文大辭典
韓安國韩安国ㄏㄢˊ ㄢ ㄍㄨㄛˊhán’ānɡuó人名(?-127B.C.),字長孺,梁國成安(今河南汝州)人,後遷居睢陽(今河南商丘)。西漢大臣。幼學《韓非子》,仕於梁孝王劉武。七國之亂時(154B.C.)為梁將,阻擊吳軍。元光四年(131B.C.),丞相田蚡卒,韓安國代行丞相。後屢遷任,最後任材官將軍駐屯漁陽、右北平。元朔二年(127B.C.)卒。韓安國擅長適應時宜,雖貪財嗜利,然推舉人才皆為賢明廉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