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撫使-中華語文大辭典
安撫使安抚使ㄢ ㄈㄨˇ ㄕˇānfǔshǐ職官名。為中央派遣處理地方事務的官員。隋代曾設安撫大使,為行軍主帥兼職。唐前期派大臣巡視兵災之區,始稱安撫使。宋初沿襲唐制,為派往各路救災用兵的特遣專使,事畢即罷。後漸成為各路負責軍務治安的常駐長官,總兵民之政。元代僅設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。明、清沿置,為武職土官,受地方長官約束。
安撫使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官名。隋代有安撫大使之名,是行軍主帥的兼職。唐代前期臨時派遣大臣巡視遭受戰爭或災荒地區,稱安撫使;中期以後,安撫使為各道節度使、觀察使所取代。宋初,在災荒、戰事之地設安撫使,事畢即罷,有的還由知州(軍)、轉運使、提點刑獄兼任。從宋真宗景德三年(1006年)起,在河北正式設置安撫使,隨後沿邊地區陸續設置。南宋時也普遍設立安撫使,其中許多是兼知州(軍)的,職掌一路兵政,並得便宜從事。其邊要地區則稱經略安撫使,本官為二品以上則稱安撫大使。安撫司簡稱“帥司”。元代之各路安撫使已成為路之行政長官。明、清時僅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有安撫使,為武職土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