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處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安處ㄢ ㄔㄨˇān chǔ①安居。《文選.班固.西都賦》:「合歡增城,安處常寧。」《文選.曹冏.六代論》:「居九州之地,而身無所安處。」②安置、安頓。《北齊書.卷二〇.薛脩義傳》:「招降胡酋胡垂黎等部落數千口,表置五城郡以安處之。」《太平廣記.卷三八三.曲阿人》:「汝算錄正餘八年,若此限竟死,便入罪謫中,吾此欲安處汝,職局無缺者,唯有雷公缺,當啟以補其職。」③何處。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有憑虛公子者,心奓體忕,雅好博古,學乎舊史氏,是以多識前代之載,言於安處先生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安處,猶烏處,若言何處,亦謂無此先生也。」
安處-辞源3
【安處】安逸,閒適。詩 小雅 小明:“嗟爾君子,無恒安處。”也指安定居處。文選 漢 禰正平(衡)鸚鵡賦:“彼賢哲之逢患,猶棲遲以覉旅;矧禽鳥之微物,能馴擾以安處。”唐 張銑 注:“矧,況。擾,柔也。況鳥微賤能順柔安處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