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明理學-中華語文大辭典
宋明理學宋明理学ㄙㄨㄥˋ ㄇ丨ㄥˊ ㄌ丨ˇ ㄒㄩㄝˊsònɡ-mínɡ lǐxué宋明時期的儒家哲學思想。以儒學為根柢,闡釋經義外,兼談性命,並轉化禪宗、道家思想和修養方式。宋代主要有濂(周濂溪)、洛(程顥、程頤)、關(張載)、閩(朱熹)四學派,後由朱熹發揚光大,稱為程朱理學;明代則以陸九淵、王守仁為代表,稱為陸王心學。
宋明理學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宋元明代儒家哲學思想的泛稱。漢儒古文經學派,側重於名物訓詁,而宋儒則以闡釋義理、兼談性命為主,故有此稱。理學的創始人是周敦頤、邵雍、張載、程顥、程頤。孫複、胡瑗以及石介曾在太學任教,訓釋經典,自立新義,對當時士大夫影響很大,被稱為宋初“三先生”,是宋代理學家的先驅。然而北宋時還沒有構築起完整而系統的理學體系。直到南宋中期,方由朱熹加以完成。朱熹建立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,認為“理”是離開事物獨立存在的客觀實體,具有永恒的、至高無上的地位。為學應“即物而窮理”、“窮理以致其知,反躬以踐其實”。與朱熹同時代的,還有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一派,與之相對立。他們斷言“心”是宇宙的本體,“宇宙便是吾心,吾公即是宇宙”,“此心此理實不容有二”;為學主先“尊德性”,“發明本心”,而“六經皆我注腳”。至明代,王守仁進一步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,形成陸、王學派。然張載的氣一元論和二程不同,至明代王廷相、清初王夫之等人,曾先後發展張載的學說,以反對程朱和陸王的學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