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諱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家諱ㄐㄧㄚ ㄏㄨㄟˋjiā huì祖先與父親的名諱。《唐語林.卷三.雅量》:「韓皋為京兆尹時,久旱祈雨,縣官讀祝文,專心記公家諱,及稱官銜畢,誤呼先相之名。」也稱為「私諱」。
家諱-辞源3
【家諱】舊俗子孫在説話或行文中,避免提到父祖的名字,稱爲家諱。如 漢 司馬遷父名 談,所撰 史記凡遇到談字,都改用“同”。宋 范曄父名 泰,所撰 後漢書中遇泰字皆改作“太”,如 郭泰作 郭太。宋 王安石父名 益,所著 字説無益字。蘇軾祖名 序,凡遇序字都改用“敘”。唐代規定,如官名犯父、祖名,應提出申請調任他官。如父祖名 常,不得任太常之類。見 唐律疏議三。參閲 唐 韓愈 昌黎集十二 諱辨。